以案说险|@年轻人 又是一年开学季,请擦亮眼睛保护自己
    开学啦,又是一年开学季。亲爱的童鞋们,新学期新气象,愿你在成长的青春路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学知识,少遇套路,擦亮眼睛,远离陷阱,保护自己。不要忘记我们来到大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案例1:辨别非法贷款广告,远离套路贷陷阱
    学生小杨看到一则网贷广告,广告宣传“最低年化利率7.2%,1万元借一天利息仅2元,简单手续简单,注册信息闪电放款”,小杨心想“借十万款一天利息也就20元,一个月下来也才600元”,心动之下,小杨下载了该贷款APP,填写好个人信息申请,并提交了个人身份证件信息,果然轻松获得贷款。初尝贷款甜头后,小杨的消费越发没有节制,开启了先消费后还款的生活。结果3年下来,从最初的几千元借款,负债竟然达到了几十万,甚至小杨及家人接到了非法催收电话威胁。万般无奈之下,小杨只得报警求助。
    @年轻人: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避免冲动盲目、超前消费。在必要借贷时,应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搞清楚借贷成本,按时足额还款,维护个人良好征信。同时,要警惕被非法金融营销广告所诱导,出现“以贷养贷”、“以卡养卡”的情况,最终负债累累,给自身和家庭带去严重影响。
    案例2:网购遭遇连环诈骗,理性反诈不可大意
    学生小刘闲来无事,在浏览某购物APP时,看到一款心意的物品,便加了“卖家”的微信,对方称其可以参加购物抽奖活动,小刘便花了635元购物,接着对方以系统检测到她微信存在风控异常为由,让小刘在微信里面预留2000元。小刘便稀里糊涂向对方转账1973元,随后对方让其等待。等待许久后,小刘联系对方无反应,觉得自己可能上当受骗了,但小刘并没有选择报警,而是自己上网搜索了一个反诈专线微信,添加对方微信后,对方称其可以帮助小刘追回被骗资金,小刘按照对方指示,点击可疑链接,并再次转账12000元,随后小刘再次被拉黑,遂报警。
    @年轻人:当下,购物抽奖、积分兑换等网络营销手段繁多,大学生群体购物消费需求旺,喜好抢券淘宝,追求物美价廉的高性价比购物体验。不法分子伪冒“卖家”身份,通过优惠活动、抢先预付等宣传,引诱学生入坑,后以系统异常为由实施诈骗。
    案例3:网络卖买错付真心,莫被忽悠入骗坑
    即将大学毕业的小张,近期其同学向其介绍了某旧物转卖平台,小张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该平台上出售自己的二手名牌衣服和包包。信息发布不久,便有一个“买家”私信聊天。“买家”提出购买包包意向,询问了二手包的新旧程度及使用频率,与小张杀价。几个议价轮回,两人最终把成交价格敲定下来。该“买家”称付款出现问题,便在线截图发给小张,截图显示小张没有开通二手交易服务。“买家”便发来一个二维码,称需要小张扫码并向“客服”申请开通,以便对方能及时转账。小李最终在伪冒“客服”的指导下被骗数千元。
    @年轻人:由于网络平台上用户众多,管理缺乏规范性,往往鱼龙混杂,青年学生往往很难区分真假。不法分子最常诱骗平台新手,营造真实的购物交易场景,通过多番议价、要求受害者发送实物照片等,骗取受害者信任。不法分子常利用新卖家不知晓平台交易规则,以受害人未开通支付功能为由,引诱至虚假客服实施诈骗。学生群体要多了解电信网络新型诈骗,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避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