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警惕以“完善社保卡”名义的诈骗

      互联网+时代来临,关乎我们每个人福利待遇的社保卡也正迎来重大变化,电子社保卡在全社会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于手机查询和支付社保账户。但对于老年人而言,顺利且安全的使用电子社保卡并不容易,许多诈骗分子已经盯紧了老年群体,实施诈骗。今天我们要看的这个案例就是以“完善社保卡信息”名义的诈骗,提醒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提高警惕,切勿随意点击短信链接。

      案情简介:

      近期,一位老年人客户来到某银行网点咨询社保卡业务。原来该客户在过年期间收到一条完善社保卡资料的短信,便点入后填写了自己的社保卡卡号、密码和验证码,当天就收到了多笔卡片被消费的短信提示,金额共计3000多元。等客户发觉自己被骗后,虽第一时间进行了卡片的挂失冻结和报警处理,但损失目前仍未挽回,今日来银行网点便是希望银行工作人员协助解决。

      银行工作人员帮助该客户一同赴社保局办理了社保卡更换卡业务,并将原绑定的银行卡进行销户处理。随后,工作人员协助客户收集了报警回执单、手机商户持卡人声明书等相关申诉材料,并发送该行总行风险处理团队,帮助客户进行后续的财产申诉和理赔。客户因对该银行的耐心细致服务表示赞许,后又手写感谢信对该行和工作人员进行表扬。

      案例分析:

      网络诈骗触犯刑法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目前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普通客户难以辨别极易上当受骗。

      该案中,诈骗人员就是利用老年客户对短信链接轻信的特点,以完善社保卡信息为诱饵,诱导客户上当受骗。令人欣慰的是,该客户及时进行报警和挂失处理,并来到银行网点寻求工作人员帮助,否则必定会导致其遭遇更大的资金损失。

      消费者保护风险提示:

      第一,个人信息要保密,莫要轻易告他人。在遇到类似电信诈骗时,首先,一切索取个人金融信息(如身份证号码、卡号、验证码、密码等)的来电,在电话或聊天中不要随意告知,可到就近银行机构进行确认;其次,对类似来访电话,保留与犯罪分子之间的信息沟通资料,便于报警时向警方提供佐证资料;最后,若是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金融信息,应立即到就近银行网点或者通过银行客服电话对自己所持有的银行账户密码进行修改或挂失,并对账户的资金进行再次确认。

      第二,如遇社保卡有关业务,可拨打社保12333官方服务热线咨询或者进入各地人社部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办理。在发现被骗后,应第一时间进行报警处理,并留存相关证据。

      第三,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持续做好金融知识普及的工作,积极向客户宣讲、解释银行业务办理常识、电信诈骗犯罪特点等,并通过柜面宣传引导、张贴提示标语等方式告诫客户不要轻信各类中奖信息、退款信息等,提醒客户保护好自己的密码和存款介质。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猖獗,防范账户开户源头性风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