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行动态
  • 09-26 2022
           近期,有消费者反映,某些保险销售人员为提高销售业绩,在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与实际不符或让人误解的信息,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存在套路营销、诱导消费、强制搭售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5期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保险销售误导行为。  保险销售误导是指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保险销售人员...
  • 09-26 2022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已达2.64亿,在总人口中占比已达18.7%,已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且这个数据未来势必仍将逐步扩大。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不法分子也将犯罪的目光投向老年群体,近年养老金融诈骗行为时有发生,且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作案手段多样,手法不断翻新,并以互联网为“主阵地”,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不法分子和机构往往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抑或打着...
  • 09-26 2022
    金融广告消费者获职金融信息的重要窗口。然而,某些不法分子却利用各种渠道平台投放非法金融广告,误导金融消费者购买不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面对纷至沓来、种类繁多的广告信息,如何提高自身辨识能力,避免上当受骗呢?非法金融广告案例一某机构通过电梯传媒发布了一张理财产品海报,广告语中写着 “xx理财,只选xxx!资金100%安全,15%高收益,告别死工资……”。该广告语还被加粗字号,标注在了海报的醒目位置。提示:这...
  • 09-26 2022
    一、案例回放柯先生来到某支行柜台办理存现业务,柜员为客户存好8000元后,柯先生要求将刚刚存入的8000元立即转账出去。柜员发现,客户提供的收款账号是其正在通信的电话中实时告知的,更奇怪的是柯先生与收款方素不相识。面对柜员疑问,柯先生说对方是支付宝的客服人员,称其购买的淘宝快递丢件,可以通过向微信某公众号平台借款,再转入客服本人支付宝账户中就可以成功理赔。柜员提示客户,从微信借贷平台借的钱转入支付宝的个人账户中,资金...
  • 09-20 2022
           一家银行与客户的故事可以有很多种开始的方式,而关于服务的故事永是动人。       2022年2月,一位女士神色匆匆的冲进招商银行西安长乐中路支行,要为突发脑溢血的父亲重置社保卡密码,用于医疗报销和住院登记。意识到这笔业务对一家人的重要性,招行人一秒都没有耽误,第一时间申请特殊权限,跟着这位女士来到医院,为沟通困难、行动不便...
  • 08-05 2022
  • 07-18 2022
          购买保险是现代社会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金融市场繁荣和人们风险意识增强,保险产品与个人、社会愈加息息相关。为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预防销售误导虚假宣传等风险,减少保险消费纠纷隐患,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科学理性投保意识,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3期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掌握理性投保的五个注意要点,增强个人合法权益保护意识。&nbs...
  • 07-18 2022
          当前,信用卡、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与各种消费场景深度绑定,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减轻了即时的支付压力,但消费者若频繁、叠加使用消费信贷,易引发过度负债、征信受损等风险。近年来,时有消费者投诉反映过度授信、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或违约金高、暴力催收等。此外,一些商家诱导消费者以贷款或透支方式预付费用,后因各种原因不能持续经营,导致消费者不仅无法享受本已购买的服务,还要...
  • 07-18 2022
          近期,我会监测到有不法网站假冒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带有“银保监会认证”“中国银保监会”等不实信息内容,并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名义实施诈骗。上述诈骗行为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损害监管机构声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4期风险提示,提示金融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如发现此类涉嫌诈骗犯罪线索,应立即向公...
  • 07-18 2022
          打着金融业务名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的套路贷以及非法集资等问题被高度关注,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严厉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此外,强制捆绑搭售、误导销售、砍头息等“套路”行为也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比如在贷款产品营销中,有息费不透明、虚假宣传、莫名收费等类似“套路贷”行为;在保险营销中,有以“首月0元”“免费保障”等为噱头的误导投保“套路保”行为。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消...
首页 上一页 ... 2 3 4 5 6 7 8 9
共86条,前往页/9页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