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小课堂——谨防“爱情”诈骗

3.15小课堂——谨防“爱情”诈骗

 

案例详情:

某日,刘女士来到网点办理转账业务,大堂经理询问其转账用途,得知刘女士是要转给一位名为詹姆士的美国男子,该男子自称为公司的工程师,为了来到中国与刘女士见面,需要支付24000元人民币向公司请假,因其钱不够,问刘女士借。得知此情况,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怀疑,查看了收款人的姓名和银行卡信息,发现与詹姆士本人信息对不上,收款人是马**,收款行是国内某银行一支行,显然是一个骗局。于是银行工作人员跟刘女士分析并劝阻,让她不要受骗。

 第二天下午刘女士又来银行执意要转账,银行工作人员再次详细询问刘女士,得知刘女士是在一个单身微信群里加到詹姆士的微信,然后每天与刘女士聊天谈心,一步步地引导刘女士投入感情并引出借钱的话题。经过耐心劝导一个多小时,刘女士还是半信半疑,银行工作人员最终联系了辖区内派出所,让警察同志协助劝阻,最后刘女士也认清现实,将詹姆士的微信删除,保护了刘女士的资金安全刘女士也对银行表示感谢。

案例分析

1、随着网络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女,会选择通过网恋来解决自己找对象的难题。看似网上存在着各种脱单的机会,但其中也暗含着很多的陷阱。网恋真的不像想象的那样完美,深陷其中的人也真的需要警惕。特别是单身女性这个群体,是易受骗的对象,诈骗分子利用单身女性客户情感空缺,容易轻信他人的心理特点,诈骗分子利用虚假信息诱导,使其深信不疑;

2、各类线上交友平台,信息鱼龙混杂,真实度有待验证,网恋最常见的“谎言”就是照片,几乎绝大多数人在网恋时用的照片都是修改过的。这看似是很常见的一种自我“推销”方式,可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欺骗”;

3、银行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针对单身女性客户特点,银行的专业人员要帮助客户去伪存真。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客户开户、转账的真实需求。同时结合自身专业素质帮助客户进行分析,必要情况下采取更为直接有效的措施帮助客户识别诈骗分子的阴谋;

4、在发现疑似情感、金融诈骗的情况,可及时报警,借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形成合力对客户进行说服,及时制止客户步步陷入骗局。

案件提醒:

1、消费者面对转账给陌生人的事件时,不要轻信陌生人,不盲信。应听取家人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建议;

2、消费者不可随意扫描来历不明和不正规的微信二维码,加入单身相亲微信群。不轻信不法分子在群中搭建起来引诱消费者上当的虚假信息;

3、学习防诈骗知识,增强自身识别意识。了解情感诈骗的特征、处理流程以及常识,通过掌握防范知识有效识别诈骗分子的谎言,避免资金的损失。